全球见证(Global Witness)2022年的一项调查揭露了绿色能源转型的核心领域中令人震惊的现状:缅甸不受监管的矿山已成为重稀土元素(HREE)的重要来源,而重稀土元素则是全球电动汽车(EV)和风力涡轮机制造所需的磁铁的关键成分。
全球近90%的稀土加工产能集中在中国,但是其重稀土原料大部分来自于缅甸。而缅甸的重稀土主要产自与中国接壤的克钦邦(Kachin State),无序的开采给当地的环境和社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几十年来,克钦邦的民族社区为了争取更大的政治自治权,一直在与缅甸军方抗争。2021年军事政变后,由于民众和武装团体的强烈反对,军政府已难以维持对该地区的控制。
继上一份报告发布两年后,我们重新回到这片被有毒物质侵蚀的土地。新的贸易数据、卫星图像和社区证词揭示出,全球对于缅甸这个饱受困扰的角落的依赖仍在继续加深,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苦难也持续加剧。
通过访谈当地矿工和社区居民,我们发现,稀土开采活动还在持续给工人健康、环境和当地社区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其培镇(Chipwe)的一名社区居民告诉我们:“水里再也没有鱼了。踩进水里会引起瘙痒和感染。动物喝了这里的水就死了。”
我们还发现,从缅甸出口到中国的重稀土氧化物从2021年的1.95万吨飙升至2023年的4.17万吨——超过中国国内重稀土开采配额的两倍多。由于同期内可替代供应源极其有限,缅甸作为攸关全球的重稀土元素最大单一供应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通过分析最新的卫星图像,全球见证观察到稀土需求给当地造成的破坏。克钦邦第一特区(Region 1)——由与缅甸残暴的军事统治者结盟的民兵组织控制——的采矿点数量增加了40%以上,从边境定居点板瓦(Pangwa)延伸到其培镇(Chipwe)。我们还发现,在克钦独立组织(Kachin Independence Organisation,简称KIO)控制的莫茂(Momauk)镇区,采矿点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克钦独立组织是一个在克钦邦赢得广泛支持的民族抵抗组织,一直在与缅甸军方进行政治和武装斗争。
缅甸的重稀土贸易利润丰厚,2023年交易金额高达14亿美元。在极度动荡的地区,这样高额利润的行业可能存在为冲突和破坏活动提供资金的风险。2018年,缅甸文职政府明令禁止稀土出口,并要求矿企逐步停止运营。自2021年以来,在军事统治和日益扩大的内战背景下,开采作业仍在继续。据克钦邦消息人士称,该国绝大多数的稀土开采活动明显是非法的,由一个与军方结盟的非法民兵组织控制,该组织对开采标准没有作出任何规定。而克钦独立组织则有着更合法的地位,一直作为克钦邦事实上的政府机构在运作。
在报告发布前,全球见证联系到了克钦独立组织的一位发言人,对方表示,为了保护环境,他们已针对稀土开采企业制定了“严格的规定”。然而,全球见证咨询了当地消息人士,他们却表示并不知道克钦独立组织为了规范该行业出台过任何法律规范。对双方来说,这种基本上不受监管的开采作业对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生态系统和民众健康面临日益严峻的威胁。
灼烧的化学品、污染的河流
阿布朗(Ah Brang)*在克钦邦第一特区板瓦附近的一个采矿点工作,他负责把一袋袋酸性液体拖到收集池,再用棍子将其搅拌到水中。他唯一的防护措施只有雨衣和手套。有时,他会用塑料袋保护双手,以免被化学品灼伤。
他告诉我们:“当它呛入嘴里的时候,感觉就像你在吃它。味道像电池酸液,又酸又辣。即使你戴着口罩,只要靠近,喉咙就会有灼痛感,而且你会咳嗽不止。”
阿布朗所使用的是草酸,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用于处理从山上抽取的稀土元素。该处理过程从收集池上方的高处开始,在高处将硫酸铵通过管网注入土壤。溶液顺着山坡流下时,稀土元素就会被收集起来,但这也会对环境带来毁灭性的后果。这种被称为“原地浸出法”的技术最早在中国于1980年代开发。但如今中国普遍认识到该技术对河道和农田的污染以及对植被的破坏。
虽然中国仍然允许采用“原地浸出法”,但目前它受到官方生产配额、严格的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估程序(其中包括采取措施来防止酸液泄漏)的管控。但在缅甸似乎没有此类规定。
相反,在缅甸一切以开采重稀土为先。新的采矿作业迅速涌现,化学品被广泛用于最大限度地提取稀土元素。贸易数据显示,大量此类化学品来自中国——2023年中国向缅甸出口了150万吨硫酸铵(高于2015年的9.3万吨)和17.4万吨草酸(高于2015年的342吨)。
“地里再也没有庄稼,河里也没有鱼可抓,而动物们因喝了这些水而死去。” - -阿布朗*
采矿点工人和当地居民都感受到了这种代价。整个矿区,工人们普遍反映,出现过咳嗽、麻木、皮肤病、肾脏问题等症状,这些都是因为采矿点使用化学混合物已知的健康风险。全球见证采访了两名矿工的妻子和母亲,这两名矿工在下班后不久就去世了。两人都患有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包括器官破裂和腹部积液。尽管未能确诊,但他们的家人都确信他们的死亡是因接触化学品导致的。其中一人结婚不久,才初为人父。另一人还是年仅15岁的男孩。
“他的内脏都腐烂了,”矿工的遗孀说。“如果他们能事先讲明(这些风险),谁还会去那里工作呢?”
这些有毒化学物质正在往河里渗透,而当地人曾在这里捕鱼,取水饮用。全球见证看到的近期水样数据显示,克钦邦第一特区的几条河流都呈高酸性,砷含量也升高了。受污染的水正在威胁着这个被称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的地区,该地区生活着约1500种其他地方没有的物种,也是东南亚大陆现存最大的原始森林。
“一切都被毁了,”阿布朗憾言道。“地里再也没有庄稼,河里也没有鱼可抓,而动物们因喝了这些水而死去。”
随着全球对稀土的需求持续增长,灾难正在蔓延。
稀土开采活动遍及克钦邦
全球见证此前曾报告过克钦邦第一特区(由忠于缅甸军方的民兵组织控制)的重稀土开采热。当前的卫星图像显示,该地区的采矿点数量已跃升至300多个,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增加了40%以上,充斥着边境小镇板瓦周边的土地。它们还在以迅猛的速度向其培镇扩张。据其培镇本地居民描述,这里曾经被兰花和野生动物所包围,其培河两岸散布着种植水稻和芋头的小农场。
“现在,河水变得浑浊,还散发着金属味,”当地社区领袖诺诺 (Naw Naw)*讲道。“由于难以忍受这里的气味,河岸附近的住户都搬走了。”
克钦邦第一特区的采矿点(Mining sites in Kachin Special Region 1)
环境危机还与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相互交织。当地男性的吸毒率上升,暴力和轻微犯罪事件也层出不穷。随着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飙升,十几岁的男孩纷纷辍学去采矿点碰碰运气,而年轻女性则通过社交媒体上的广告应征,为在矿企中担任高薪职位的员工提供性服务和家政服务。
“我不希望有人来这里,因为这里会毁了你的生活。男人被毒品摧残,女人沦为情妇,”一名前矿工表示。他以前曾把采矿看作是赚钱的好方法,但现在“我所有的梦想都破灭了”。
当地居民描述了民兵如何通过威逼利诱为企业收购土地提供便利,有时还会与不在村里居住的长者商讨,这些长者既没有征询村民们的意见,也没有对他们进行补偿。“那些卖山的人变富了,”矿工阿布朗说道。“但到了遭罪的时候,他们就躲开了。”
“即使想卖山,也没剩什么可卖的了,”他补充道,并解释说,该地区唯一未出售的土地现在都是难以采矿的岩石区。这一观点与华福证券等中国行业分析机构的观点不谋而合。华福证券在2024年初指出,“经过多年不受监管的开采,(缅甸出口的稀土矿)品位逐渐下降。”
随着板瓦的稀土矿开采达到极限,克钦邦又有新的地区受到威胁。
莫茂镇区的采矿地点(Mining sites in Momauk Township)
全球见证分析的卫星图像显示,往南100英里,在克钦独立组织控制的莫茂镇区,稀土采矿点正在迅速增加。2021年,该地区仅拥有9个采矿点。到2023年底,这一数字已跃升至40多个。
虽然与克钦邦第一特区由与军政府结盟的民兵组织控制的地区相比,该地区的开采作业点数量仍然很少,但当地一名妇女指出,在克钦独立组织控制的地区,与稀土开采增长相关的健康问题、吸毒成瘾者和性工作者数量也同样出现了上升。与民兵组织不同,克钦独立组织是一个重要的民族政治组织,在当地具有相当的合法性,并非常重视其公众声誉。但采矿的潜在收入显然也给他们带来了扩大稀土开采规模的压力。
2023年5月,媒体机构“缅甸在线”(Frontier Myanmar)报道称,当地社区已经联合抵制克钦独立组织将稀土业务向南扩张到曼西(Mansi)镇区的计划。尽管克钦独立组织最终让步并取消了该项目,但克钦独立组织指挥官恩班拉(N’Ban La)将军发表讲话,坚称采矿收入旨在为其反对军政府的斗争提供资金。该地区是活跃的冲突地区,2024年初,克钦独立组织的武装组织克钦独立军(Kachin Independence Army,简称KIA)与缅甸军方之间发生了多次冲突。克钦独立组织还控制着克钦邦其他地区的领土,包括位于板瓦以北15英里的帕雷(Hpare)的一小块稀土矿。
当全球见证联系克钦独立组织请其置评时,一位发言人表示,在他们控制的地区,从2021年才开始开采稀土,目前仅限于芒卡(Munghka)地区(莫茂镇区所在地)。他还声称,当出现负面影响时,他们就会停止开采,只有在征得当地居民同意的情况下才会进行开采,“为了不破坏环境,克钦独立组织针对(稀土)矿业企业制定了严格的规章”。他补充道:“(稀土)开采产生的收入不作为克钦独立组织的收入。通常情况下,这些收入会被留作地区发展基金,用于该地区的教育、卫生和基础设施发展。”
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缅甸问题分析专家理查德·霍尔西(Richard Horsey)指出,冲突双方都将重稀土视作一个主要的收入来源。他提到,重稀土开采“是一个实际上很小的(与缅甸军方结盟的)民兵组织的巨大收入来源”,他指的是控制克钦邦第一特区的民兵组织。与此同时,“克钦独立组织肯定也有兴趣开发自己的稀土矿,因为它看到了赚大钱的机会,它不能不去分一杯羹。”
全球供应链
对永磁体(主要用于电动汽车和风力涡轮机)的需求推动了克钦邦的稀土开采热。缅甸所产的重稀土似乎主要流向了中国的稀土加工企业,然后进入磁铁制造企业,最后为电动汽车和风力涡轮机企业所用——其中一些还家喻户晓。
咨询公司Project Blue的研究总监、行业专家大卫·梅里曼(David Merriman)表示:“许多西方家用品牌生产的电动汽车电机中使用了产自缅甸的重稀土,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稀土的开采和加工在中国受到官方配额的严格控制。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该配额目前只分配给两家国有企业——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稀土集团”)。中国稀土集团由五家中国企业于2021年组建而成,其中至少有一家此前被披露从缅甸采购重稀土。
中国有关部门在网上公布的其他文件概述了中国稀土集团位于龙陵和江华的子公司旗下工厂从缅甸进口稀土的计划。
全球见证联系中国稀土集团请其置评时,该集团表示“高度重视环境、社会、治理和供应链管理”,“坚持依法合规经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并补充道,该集团的每个子公司“都是一个独立的市场运营法人主体”,但集团会认真对待全球见证的调查结果,因此将“将组成专门团队,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并针对性加强监管措施,以便集团所属企业更加规范高效运营。”
经加工后,有相当一部分的重稀土用于制造永磁体。绝大多数稀土磁体(据估计为92%)是在中国生产的。目前已知的与中国稀土集团签署了稀土供应协议的两大中国磁铁制造企业为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力永磁”)和烟台正海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海磁材”)。
在企业文件中,金力永磁宣称拥有多家知名客户,包括电动汽车制造巨头特斯拉(Tesla)和大众汽车( Volkswagen),以及风力涡轮机制造巨擘西门子歌美飒(Siemens Gamesa)和金风科技。全球见证分析的贸易数据显示,2023年期间,金力永磁向特斯拉位于旧金山郊外的弗里蒙特(Fremont)工厂输送了大量永磁体。
全球见证联系金力永磁时,该企业否认从缅甸采购重稀土,“金力永磁未曾直接,通过供应商,或其他任何途径从缅甸采购重稀土。”。该企业表示,它从中国稀土集团的子公司中国南方稀土集团采购重稀土(全球见证在2022年对缅甸稀土开采的调查报告中提及了该企业),但它已要求南方稀土集团“保证其重稀土材料100%来源于回收,不涉及来源于缅甸的重稀土”。金力永磁补充道,企业已根据其“供应商可持续发展行为准则”对所有供应商进行了深入的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
同时,正海磁材在2021年年度报告中称,它向大众、丰田(Toyota)、日产(Nissan)、福特(Ford)、现代(Hyundai)等汽车制造商以及德国博泽(Brose)等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提供磁铁。该企业还将欧洲风力发电企业西门子歌美飒(Siemens Games)及维斯塔斯(Vestas)列为其客户。海运记录显示,2023年期间,正海磁材也是汽车零部件制造巨头尼得科(Nidec)的磁铁供应商。
全球见证并未发现确凿证据表明这些电动汽车和风力涡轮机企业购买的永磁体中含有来自缅甸的重稀土。尽管如此,现有的供应链关系表明,众多知名企业都应该关注环境风险、社会风险和冲突融资的风险,并对其供应链进行适当的尽职调查。
全球见证致函本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下游企业,请其置评。大多数企业没有回应。而那些做出回应的企业,博泽(Brose)表示:“我们已与供应商确认,我们的产品不含任何产自缅甸的稀土矿物。博泽集团与缅甸的企业也没有任何积极的供应关系。”日产(Nissan)告诉我们,“我们致力于与包括供应商和承包商在内的业务伙伴合作,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丰田(Toyota)表示:“我们反对不可持续的采矿行为和任何侵犯人权的行为,我们也意识到,人们越来越担心,铽和镝等重稀土的开采可能与某些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有关。”该企业补充称,这一立场体现在企业的《可持续采购指南》(Sustainable Purchasing Guidelines)中。他们还表示,将对全球见证指控的问题展开调查,如有必要,将要求供应商“采取纠正改进行动”。
下游企业普遍声称,他们的磁铁来自“回收”材料。但根据行业分析师伍德·麦肯齐(Wood Mackenzie)的说法,“绝大多数回收材料来自碎屑(磁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和研磨介质)”,而不是报废产品。这样的“回收”几乎无法降低稀土来自缅甸的可能性,也无法解决供应链中存在的无数涉及可持续性的威胁。
预期未来
2021至2022年期间,全球对缅甸重稀土的依赖显露无遗,当时出于对新冠疫情和缅甸政变后局势不稳的担忧,中国关闭了中缅边境。这一中断限制了重稀土元素的供应,导致价格飙升,给稀土行业带来了冲击波,并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供应安全的讨论。
这些担忧是有道理的。缅甸的稀土产业不仅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还是在政局极其不稳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此外,在这个偏远而复杂的地区缺乏适当的地质测绘,这意味着没有人知道缅甸的稀土储量有多大,也没有人知道这些稀土储量消耗的速度有多快。
面对这种不确定性,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在老挝和马来西亚开发替代供应源。2023年,中国开始减少对中国控制的重稀土供应链的依赖。但这些项目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一位业内人士警告称,开发更具可持续性的稀土供应源意味着将要为重稀土支付更高的价格。
随着供应限制和环境问题的加剧,包括特斯拉和通用汽车在内的一些西方企业正致力于开发可减少对重稀土元素依赖的技术。但鉴于重稀土对制造商而言具有性能优势,分析师预测需求还将继续增长。
缅甸不受监管的矿山无法永远满足这一需求。
一名前矿工说:“板瓦周边的开采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现在那里的采矿活动已经不多了。”其他人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如果这个制度保持不变,这种令人垂涎的资源的枯竭将继续推动缅甸的有毒矿山向新的、以前未遭到破坏的地区扩张。由于没有计划去修复被破坏的、遗留下的土地,社区所要面对的未来是黯淡无光的。
“旧矿区被原封不动地遗弃在那里,”诺诺(Naw Naw)说道。“旧的棚屋、管道和塑料制品都堆弃成垃圾堆了。”
“如果矿产枯竭了,人们靠什么谋生?”他问道。“那里再也种不出什么东西了。
*为保护缅甸受访者的身份,已做化名处理。
建议
对缅甸克钦独立组织的建议
缅甸稀土矿区的克钦独立组织相关地方部门应:
停止采矿作业,直到符合国际标准的保障措施到位,以保护当地社区和环境免受稀土开采带来的不利影响。
与民间社会团体以及当地社区合作,制定有利于民众和环境保护的负责任采矿法规。
对企业的建议
在缅甸开采或计划开采重稀土的企业应:
停止采矿作业,认识到这些作业会对环境产生毁灭性的影响,且违反国际规范。所有采矿作业都在没有明确监管框架的情况下进行,而且大多数都显然是非法的。实施负责任的退出,包括恢复环境、补偿受影响的社区,并将土地归还给传统土地所有者和当地社区。
供应链涉及重稀土的企业应:
采纳并实施《经合组织关于来自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区域的矿石的负责任供应链尽职调查指南》(OECD’s Due Diligence Guidance for Responsible Supply Chains of Minerals from Conflict-Affected and High-Risk Areas)(简称《经合组织指南》(OECD Guidance))、《经合组织跨国企业负责任商业行为准则》(OECD Guidelines f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on Responsible Business Conduct)和《联合国工商企业与人权指导原则》(UN Guiding Principles on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
在采购重稀土矿物或含有重稀土金属的产品时,应采用《经合组织指南》的五步框架:
- 绘制稀土供应链图,识别供应链中的所有加工商,并将矿物追溯至矿山。
- 识别供应链中的人权风险、冲突融资风险、环境风险及其他风险。
- 与供应商及其他利益攸关方合作,绘制供应链图和供应链风险图,并降低这些风险。
- 制定并实施风险管理计划。
- 至少每年报告一次供应链尽职调查的详细情况,包括供应链分析、已识别的风险以及为预防、减轻和补救风险及负面影响而采取的措施。
- 根据《经合组织指南》,如果存在严重侵犯人权和/或为冲突融资的合理风险,企业应暂停或终止与供应商的合作。
根据我们的分析,在当前情况下,以负责任的方式从缅甸采购重稀土是不可能的,因此企业应该以负责任的方式退出。
鉴于在缅甸开采的重稀土所占的比例以及供应链的性质,除非上游供应商能够明确证明其来自其他地方,否则企业应假设其供应链中的重稀土矿物来自缅甸。
生产磁铁的企业应使用回收原料,并寻找缅甸以外的符合高环境、社会和治理标准的其他稀土供应源。
采购磁铁的企业应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或投资替代重稀土的技术,并寻求不含产自缅甸的重稀土的供应。
稀土开采、加工或采购企业的投融资机构应:
制定参与计划,确保接受投资的企业不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涉及缅甸重稀土开采的危害。
将企业公开披露采购情况列为获得资金支持或投资的条件之一。
利用各种手段,比如威胁取消资金支持,阻止企业继续直接或间接从缅甸采购重稀土。
对行业机构的建议
确保成员按照《联合国工商企业与人权指导原则》、《经合组织指南》、《经合组织跨国企业负责任商业行为指南》及其他国际一致认可的标准和原则开展供应链尽职调查。
对各国政府的建议
执行现有的相关尽职调查法规,如欧盟的《企业尽职调查指令》(Corporate Due Diligence Directive)、德国的《企业供应链尽职调查义务法》(Act on Corporate Due Diligence Obligations in Supply Chains)或法国的《警戒义务法》(Duty of Vigilance Law),如果这些法规不符合联合国和经合组织的标准,则应加强这些法规。
通过并执行法律,确保有效的人权和环境尽职调查,包括在没有出台相关法规的国家对不合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对缅甸生产的稀土矿物实行进口限制,禁止其入境,除非进口商能够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该产品与人权侵犯、冲突和腐败没有关联,而且该产品是合法生产的。
要求在海外经营的矿企遵守适用于本国的环境、社会和治理法规以及最高国际标准,包括:
- 土著人民以及其他受影响社区的自由事先知情同意权(FPIC)。
- 最大限度减少稀土开采负面影响的环境标准,例如,要求企业采用比原位浸出法对环境破坏更小的替代方法。
- 修复矿场和受影响的地貌,包括妥善处理化学品、废水和其他废弃物。
采取政策,通过提升公共交通系统和鼓励拼车来减少电动汽车中重稀土的使用,支持稀土的再利用和回收,并充分利用稀土再开采的潜能(估计占欧盟年消费量的30%)。
确保国家金融体系不为牵涉重稀土非法贸易的洗钱活动提供便利。
Contact
-
Sophie Marsden
Senior Communications Advisor - Transition Miner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