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中国银行业的两部最重要的法律即将修订。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中国应以立法手段监管银行,确保其融资不会对环境和社会造成损害、或者加剧气候危机。
中国人民银行今年十月在网上发布了其对中国人民银行法和 中国商业银行法的修改建议稿,向公众公开征询意见。全球见证期待中国抓住修法带来的绿色机遇,明确要求银行业不为危害环境或社会的企业融资。
我们已经提交了详细的建议,呼吁在两部法律应明确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在其宏观审慎框架和风险管理中纳入环境和社会风险,并且要求其采取强制性措施规避环境和社会风险,并公开披露有关风险管理和规避措施。
银行法修改为何重要?
银行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社会风险有何关联?事实证明,颇有关联。我们之前曾披露大型国际银行作为全球金融巨头,在2013年至2019年直接或间接向损毁全球最大雨林的多家公司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的资金。欧盟等主要经济体正在考虑通过立法对金融机构做出监管,减少其为毁林等破坏环境和社会的活动做出融资。
按资产总值计算,中国主要的商业银行已是全球最大的银行。与西方商业银行一样,它们都为各类经济活动提供了生命线,也包括资助那些有可能损害我们未来的经济活动。2018年,一家中国非政府组织对两家为污染企业融资的银行提起了里程碑意义的诉讼。同时,中国多家银行也因为环保不达标公司融资而受到行政罚款。最新数据还显示,中国金融机构一直在给化石燃料公司融资,对极有可能导致毁林的农林产品生产的支持也不减反增。
中国在引导银行业支持更绿色的企业经营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目前绿色金融系统主要运用软法律层面的工具——例如部门规则和政策,这些工具通常缺乏相应的法律责任条款。有些政策或规则虽包含了禁止性条款,但没有规定责任条款,或即便有规定,也非常模糊。
因此,要让银行承担责任,仅靠目前绿色金融的工具还不够;中国迫切需要以硬法来界定银行的环境责任,以便对银行不作为或违反有关规定做出充分的惩处。同时,监管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两部法律必须与现有的绿色金融政策传达出的绿色理念、以及《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的要求保持一致。例如,《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习主席在9月联合国峰会上宣布,中国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还将在2021年主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如果中国的银行不切断对破坏环境、加剧气候危机的等活动的资助,中国的绿色雄心将难以实现。
修法下一步?
中国人民银行修法建议稿的公众意见征询现已结束。目前还不清楚其是否会再次征询意见、或者何时将修订提案提交给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由后者对这两项法律修订进行审议。
目前全国人大2020年立法计划将这两项法律都列为“预备审议项目”,意味着相关政府部门会协同相关方准备有关提案以便提交全国人大审议。我们预计全国人大会在明年春季发布下一年度立法计划,届时我们将知道这两部法律是否会在明年正式进行修订。